您好,欢迎访问北大考研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13520885045

{dede:global.cfg_webname/}

登记试听

联系我们

2022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备考经验分析指导
手 机:15011429622
电 话:1352088504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A2座21层

北大考研经验

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资讯 > 北大考研经验 >

2022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备考经验分析指导

发布时间:2021-03-04人气:144

学院介绍


本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专业简介

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招生目录

参考21年招生

学习方式

全日制

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22人、推免15人

研究方向

01. 先秦史

02. 秦汉史

03. 魏晋南北朝史

04. 隋唐史

05. 宋辽金史

06. 元史

07. 明史

08. 清史

09. 中国历史地理

10. 礼学与经学

11. 历史文献学

12. 敦煌吐鲁番文书

13. 中国少数民族史

14. 古代中外关系史

15. 古代中西交通史

16. 中国古代社会史

17. 经济史

18. 全球史

19. 中国近代史

20. 中华民国史

21. 中国现代史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3.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

24.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53法语或254德语

③ 649 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复试分数线

20年:总分380、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180

19年:总分350、政治55、英语55、专业课180

18年:总分365、政治50、英语50、专业课180

 

参考书目

北师大版 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北师大版 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近代史》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长孙博《名词解释》

录取信息

2020录取

进复试:14人(最高分428、最低分388)

最终录取7人(最高分428分、最低分402)

2019录取

进复试:2人(最高分417、最低分382)

最终录取:6人(最高分417、最低分384)

2018录取

进复试:16人(最高分426、最低分381)

最终录取:8人(最高分426、最低分381)

2020年真题

1.翻译(60分)

第一段是讲刘氏六艺略和班氏艺文志的发展的,具体记不清了

第二段是梁任公少年中国说的一段

2.名词解释(12选9,10分1个)

清华简《系年》、乞活、昭武九姓、内藤湖南、猛安谋克、粮长制、奕譞、癸卯学制、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青年党、四清运动,督军团

3.论述题(4选3,50分1个)

1秦汉三公九卿制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差异及二者间的发展脉络

2铜钱流通不足,宋元试图如何解决货币短缺,为啥失败了。明清如何解决货币短缺了,对明代赋役制度有何影响

3戊戌后康梁关系述评

4民国前期(1912-1928)中日关系述评
 
20年复试细则

1.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专业,差额比例 均为 200%。

2. 复试内容:包括面试、考生材料评审、专业外语考察(仅限世界史专业)。 外语听力考试在面试过程中进行,计入面试成绩。

3. 权重:中国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 50%。复试由面试和考生材料 评审两部分组成。

4. 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成绩的加权总和。 具体计算方式为: [50%×初试各门总成绩/5+50%×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 各专业拟录取名单依据总成绩名次确定。

新祥旭备考指导

笔者自认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实在不敢谈什么方法经验,姑且写这一篇经历回顾,希望能给以后想要报考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微末帮助。

首先,笔者私认为,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志向,尤其是对跨考生而言。在决定考研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为什么选择跨考这个专业;是一口气考研考下来,还是一战不成功就边工作边准备考研;跨考风险很大,万一失败了,自己该怎么办,能不能承受得住后果。私以为,考研过程中,看书、刷题很重要,但一个坚定的目标和稳定的心态更重要,它能让你在考研的这一年里尽可能平稳地对待各种不顺,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而情绪崩溃。感觉这也算是一个变相的历练吧,学会让自己的心境尽可能沉稳下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历史对我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常常想,若是以后能以此为业,那简直是我毕生之幸。现在想来,大概也是出于这种想法吧,所以备考阶段,心态总体上还是平静而稳定的。虽然也有在刷题时因为自己的出错而懊恼,或者在夜里因为那遥远到看不清终点的前路而焦虑,但想想自己现在没看完的专著史料,考上了以后还是要继续看的,而且以后读书的日子还长着,自己不过是在没考上之前多读两年书而已,而且还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心里那点不安也就慢慢平复了。既是把它看作了一生之业,那么在这之前,为它潜心做两年准备,又算得上什么呢。坚定自己的目标,明白自己所谓何求,剩下的,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努力。

再者,笔者根据自己的备考经历,试试给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推荐一些书籍或者资料,不一定很全面,毕竟笔者自己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也实在谈不上方法,学弟学妹们姑且一听,若觉得有几分助益便试一试,没有的话也还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见怪。笔者仅就专业课而言,政治英语实在不是笔者所长,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多,笔者就不叙述了。

1. 因为笔者属于跨考生基础不是很好,在之前考北大的同学推荐我在新祥旭报了专业课的辅导。这是笔者学习专业课最直接啊办法,通过听老师们的讲课,笔者觉得收获很大。跨考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咨询下,本科就是历史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根据需求,有足够的自信你也可以自己学。这个因人而异!大家平时也可以看看课程视频学弟学妹们可以在B站上搜索,有阎步克老师的中国古代史上,邓小南老师和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史下。慕课上另有叶炜老师的中国古代通史,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一看。

2. 历史专业的教材:标准五件套,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下,李侃《中国近代史》,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另有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很值得一看。

3. 史学论著:北大历史系感觉比较重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三百分的卷子,一半都是论述,而这是仅仅看教材看课本所不能达到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多看一些老先生们和北大老师们的论著,每一个朝代最好都看一两本,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朝代多多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己的观点或者想法不一定对,但贵在自己思考这一过程。老师们也不会苛求学生想法的对错,也是注重思考和阐述这一过程。论著方面,笔者自觉阅读得还是太少,姑且舔着脸向学弟学妹们推荐几位老师及其论著。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东晋门阀政治》,祝总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邓广铭的《辽宋夏金史讲义》《王安石传》《岳飞传》,黄永年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陈苏镇的《春秋与汉道》,还有吴宗国、周一良、阎步克、张帆等等老师的著作,学弟学妹们都可以去阅读。阅读论著的时候,若时间充裕的话,学弟学妹们最好细读,或许书中很普通的一句话能让你灵光一现,想通一些问题。而且先生们的论述严谨而考究,阅读论著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先生们对史料的节选、分析、考据的一系列流程,这对以后研究生阶段是大有帮助的。若时间实在不充裕,学弟学妹们可以试着只读先生们考证后的结论,并进行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考研辅导咨询热线(同微信):13520919327

推荐资讯

预约免费领取399元一对一试听课程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520885045

预约报名
返回顶部